中储2003年八件大事

来源:集团总办 发布时间:2004年01月05日

洪水坤总经理在中储系统2004年年会讲话中指出,2003年中储的业绩鼓舞人心,显示了中储全体员工以发展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务实精神,为明年实现更大的跨越积聚了后劲,增强了信心。回顾2003,我们有八件大事是值得总结的:

一、总部加速转型取得实效。

3月,总部调整机构,管理部室由原来的11个减为6个。10月,运营二部改组,成立质押监管部。总部运营水平大幅提高。商贸部全年累计签订进口代理合同110份,进出口代理额4210万美元,汽车销售收入3970万元;取得了山西海鑫钢铁集团的华北地区的经销代理权,今年钢材合同订货量5万吨,实际到货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总公司控股的国际货代公司中标云天化50万吨合成氨设备运输代理项目。总部与中信实业银行合作,获得10亿元的质押监管授信额度;物流运营部开发了新飞、中牧、易初莲花等大型企业全程物流业务,取得了新飞在全国范围的57个仓库的管理权;与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签订了协议,中储的14家仓库成为其指定交割库;承接华商2万吨储备糖任务等。

二、经销业务跨越发展。

经销业务经过整顿、规范管理,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销售差价收入1.3亿元,比上年增长40%,占中储系统总收入的20%;销售量完成108万吨,比去年上升19%,是1996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中储股份销售额突破17亿元。形成了多种经销模式:衡阳公司的统进分销、南京分公司的重点项目供货、经销分公司和上海事业部的钢厂代理,各有特色,业绩不凡。经销风险控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批专业化经销企业在迅速成长,经销业务已经成为中储的重要支柱业务。

三、质押监管业务实现新的突破。

今年,全系统有20家单位开展此项业务,比去年增加9家,授信额度突破20亿元,客户200多家。质押的产品涉及黑色、有色、建材、食品、家电、汽车、纸张、煤炭、化工等九大类。质押监管模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出现了保兑仓、融通仓等与金融机构更加密切结合的模式,以及由一点到多点的全国性监管仓的需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中信银行、广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深发展等十几家金融机构都与中储建立了合作关系。

四、现货市场呈现新的生机。

中储的钢材现货市场已发展到11家,其中6家被采购联合会评为“推进流通现代化重点联系批发市场”。现货市场摊位总数达到3411个,出租3106个,出租率为91%,给仓库带来的吞吐量达70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90万吨,上升37%。中储股份三家现货市场收入近2000万元,同比增长31%。汉口公司的钢材市场收入在系统位居第一,年收入达620万元。今年大连钢材市场开始运营,已有80家客户进驻。南京生产资料市场单位面积收益率在全系统最高,今年交易额达90亿元。股份沪西分公司引进了钢材市场。现货市场给客户带来了众多的增值服务,在拉动仓储、经销、质押监管、加工、配送、信息等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南北置换两大战役拉开大幕。

早在四年前总公司就针对上海地区可能面临的城市规划,提出要将上海地区的土地置换做为战略机遇把握。今年中储股份上海地区事业部所属江湾、沪西、沪南分公司地块被列入市政规划,中储股份和上海地区事业部领导按照董事会的部署,在置换谈判、新址规划、业务整合、人员分流等方面进行了艰难、认真、细致的运作,成效卓著。通过置换,将大大增强中储在上海的生产能力和服务功能,加快业务升级和设施设备的现代化。

沈阳孤四、孤五两个仓库因政府规划需要整体拆迁,辽宁地区事业部抓住机会,盘活资产1.5亿元,盘活资金主要用于改造物流中心的设施设备,计划建库5.2万平米,同时也解决了历史债务、分流安置员工问题。这一置换将为中储打造出东北地区综合物流服务功能最强的现代物流中心。

天津有限责任公司唐家口分公司东库区的置换也在顺利进行。

通过置换,中储国有资产大幅增值,资产质量显著提高,并带动了企业硬件设施、经营机制、人员结构等的全面改造。

六、中储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良性互动。

各单位主动适应国家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变化,以实施大客户战略为核心,不断调整和优化客户结构。目前,中储系统共有仓储类客户7822家,比去年增加1800家。中储股份新开发客户593家,占总客户数的22%,同比增加28%;前30名客户吞吐量在 800万吨左右,占总吞吐量47%,收入占38.5%。汉口公司新增金属物资客户240家,陕西地区三个仓库新增客户111家。大场分公司成为上海期交所橡胶指定交割仓库,无锡公司成为上海期交所铝锭指定交割仓库,沪闵公司成为上海期交所有色金属和橡胶交割库。沪南分公司培育船板配送的专业化核心优势,成为上海地区最大船板配送基地。沈阳东站仓库逐步向汽车物流专业配送中心转变。成都天二库成为科龙、小天鹅的集成品、配件、维修于一体的西南地区家电配送中心。

七、整合瘦身强体。

今年总公司对石家庄地区的仓库进行整合试点,撤销了河北事业部,组建河北中储物流中心,减少26个部门,减员166人,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增强了物流运营能力。 2003年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8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30万元,已成为冀中南经济圈最大的区域物流中心。上海物流有限公司经过资产重组和人员结构调整,从负债累累到良性发展。公司领导直接开发市场,培育了一支精干的物流团队,成为集仓储、货代、配送、检验等功能的“精、特、全”的物流企业。重庆公司划归四川地区事业部管理后,生存状况有了较大改观。招商公司全面完成了解债和安置职工的工作。湖北地区事业部经过艰苦努力,用较少代价解除了汉口公司的连带担保责任。总公司对武昌公司进行了整体改制,以全部职工量化经济补偿金和离退休人员预留安置管理费用后的净资产作为总股本,向外部投资者转让了77%的股权。

八、输出管理初见成效。

2003年,全系统按照标准化要求,积极规范提升管理水平。总公司总部通过了ISO9000认证。中储股份全面完成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的转版工作。中储系统进一步统一各项业务流程,制定了《质押监管业务管理办法》、仓单格式和《仓单质押合作协议》标准格式;还制定了《配送业务流程》和《经销业务流程》等。

在规范内部管理的同时,利用中储的专业储运管理经验,输出管理和服务,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扩大了中储物流管理品牌在物流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开始向供应链一体化物流业务推进。全系统共整合社会仓储资源15万平方米,整合社会车辆2300多辆。新飞在全国的57个仓库全部外包中储管理,总部目前已接收70%。四川地区事业部今年外租库房面积共1万多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倍多。河北中储物流中心整合社会库房2万多平方米,整合车辆103台,扩大了物流规模和网络。